
- 林超民
- 云南大学博导、教授
主要工作经历和成果: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剑川石窟的研究、保护与开发》,云南省政府(2001—2005年),第一负责人。 《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丛书》,云南省委宣传部课题(1999—2001年),第一负责人。 《云南乡土文化丛书》,台湾中流文教基金(2000—2004年),第一负责人。 《历代民族传记汇编》,云南大学“211工程”课题 (2002-2006),第一负责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统一的必要》,《第一次中国史学国际会议研究报告集》,东京都立大学出版会2002年。 《民族史史料学刍议》,《西南古籍研究》2004年。 《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纪念滇西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探索》2005年第一期。 《汉族移民与云南统一》,《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三期。 《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 台湾《国父纪念馆学刊》2005年。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主编《方国瑜文集》,获云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云南省政府 2004年。 主编《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丛书》,荣获第二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2003年。 主编《云南民族文化丛书》(28卷),获得第五届中国民族图书奖,2001年。 主持《白族历史文化》多媒体教学软件,获得云南大学教学优秀奖、云南省教育厅教学优秀奖。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中国民族史》,专业基础课,本科,周学时3 ,共1届42人。 《中国民族史专题》,专业选修课,本科,周学时2,共5届 226人。 《考古与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础课,硕士研究生,周学时3,共5届42人。 《中国民族史史料学》,基础课,博士研究生,周学时3,共5届16人。 《历史人类学》,基础课,博士研究生,周学时3,共5届21人。 《白族历史与文化》,多媒体教学软件,2000—2003年。
潘先林
现任职务: 云南大学教授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中国民族史》(下),专业基础课,周学时2,历史学基地班5届,120人。 《民族理论基础》,专业基础课,周学时2,历史学基地班2届,51人。 《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专门史(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5届,28人。 《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专业课,周学时3,专门史(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5届,25人。 《中国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专题研究》,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中国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届,1人。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二十世纪云南民族百年史”,云南省教委社科青年项目,1999~2001年年,负责人,已结题。 “陈度《昆明近世社会变迁志略》点校”,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2002~2004年,负责人,已结题。 “清代滇东彝族史料编年”,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2005~2007年,负责人,在研。 《彝族通史》第六编之第三章“龙云对云南的统治”,云、贵、川等省民委项目,2003~2004年,已完成10万字交稿。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独辟蹊径的元代云南史地研究力作——读〈马可波罗行纪云南史地研究丛考〉》,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4期,独立完成。 《方国瑜先生与彝族史研究》,载《史学史研究》2003年第3期,独立完成。 《略论陈度及其〈昆明近世社会变迁志略〉》,载《西南古籍研究》2004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独立完成。 《略论晚清时期中国各民族人民的觉醒》,载《史学论丛》第9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独立完成。 《许指严〈乌蒙秘闻〉概说》,载《西南古籍研究》2001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