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破终身制到注重实干专业化—中共干部选拔制度走向成熟
时间:2011/6/30 9:17:22    作者:记者 任杰    来源:国际在线

外界认为,中共干部队伍年轻化已成趋势。

  在中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一场涉及省市县乡各级中共干部的换届选举正在进行,这轮大范围人事变动,同时拉开了中共最高领导层换届的序幕。

  按照中共党内规定,在2012年下半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任期两届、已满十年,即将卸任,中共新一届领导核心亦将通过选举产生。

  自中国改革开放之父邓小平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以来,中共打破了党内最高领导人任职终身制,任期制得以确立。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对此评价说:“打破干部终身制,一届再一届地换届才能正常进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干部制度走向规范化、常规化的重要举措。规范了干部制度,是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在自身建设方面带有根本意义的重要举措。”

  上世纪80年代,中共一大批“元老”纷纷退休,一批党内年轻干部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脱颖而出。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中国总理温家宝都是当时经过严格考查后,由西北地区调入北京任重要职务的。从那时起,中共开始制度化地打造老、中、青相结合的干部梯队。此后,每逢中共领导层换届,总有一批年轻干部因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显著的工作成绩,而被广大党员推选担任重要职务。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年龄和资历是晋升的重要指标;但在中共选拔人才的过程中,素质和业绩才是重要因素。外界注意到,近年来,中共各级干部年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而在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也曾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

  出生于1963年的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胡春华和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是中共年轻干部的代表性人物。43岁时,他们就已成为正部级官员,前者负责中共的青年工作、后者主政中国农业部。但他们的“纪录”很快被陆昊“刷新”。1966年出生的陆昊,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继35岁担任北京最年轻的副市长后,41岁时又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

  事实上,“60后”已逐渐成为中国各级党政干部的中坚力量。据统计,这一年龄段的省部级干部突破百人。他们的从政轨迹也折射出中共选任年轻干部的一些新标准,即:理论水平和专业化背景、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表现、国际化视野等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认为,他们身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毛寿龙说:“这批人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上大学,然后在不同岗位得到锻炼,年富力强,容易接受新思想,对改革开放整个过程比较了解,比较适合改革开放时代的需要。”

  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则进一步提出,这批新生代领导者的知识素养十分突出。

  戴焰军说:“很多人都是博士、硕士,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都比较好,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与外国政党领导人大多“出身”于律师、经济学者的情况不同,包括中共前任领导人江泽民、现任领导人胡锦涛在内的很多中共高层领导,都有工科学历背景。这与新中国建立后工业化起步阶段,一度强调培养工科人才的时代背景有关。

  目前,中国正处于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之中,执政党更需要大批懂法律、懂经济、懂管理的专家型领导。他们与“传统路径”中来自科研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一道,组成了新时期的中共干部队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分析认为,与革命家和工程师出身的前辈领导者相比,中共新一代领导干部既有优势,也面临不小挑战。

  毛寿龙说:“这一代领导人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尤其是能够在制度上有所创新,更多有人文社科、法律、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他们来讲,未来的挑战也很大,现成的经验可能用不上。在面临不确定因素时,他们需要勇气和魄力,需要新的办法和知识。”

  尽管遴选领导干部时,知识结构等因素越来越被看重,但中共从未丢失党内选拔人才的传统标准,即看重领导者的基层工作经验。回溯历史,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共高级领导干部,无不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以现任最高领导人胡锦涛为例,他曾在西部基层一线工作十二年之久,随后,在条件艰苦的贵州和西藏主政七年。

  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贫富差距引发的社会矛盾有所加剧,民众对于社会资源和财产分配强烈关切,这些都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认为,在这一背景下,基层工作经验更是中共选拔领导干部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严书翰说:“在干部年轻化、知识结构更合理、学历层次提高的背景下,基层和地方工作经验欠缺,会成为重要矛盾。现在,党在选拔干部时,非常强调有没有基层经验。”

  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则观察到:“就目前而言,一般提拔干部至少在两个地方工作过,才能进一步晋升。在更基层的履历一直是非常受重视的。”

  事实上,近年来,中共不断加大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和边远地区锻炼的力度。各级党政机关选拔公务员时,招录重点逐渐由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转向熟悉国情、体察民意的基层工作者。此外,中共还强化了中央、地方干部间的双向交流,比如任命国企老总出任地方官员。从胡春华、孙政才、陆昊等新生代领导者身上不难发现,他们在不同省份、不同部门充分历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看来,担任中国执政党已逾60年的中国共产党,在干部选拔方面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展现出新的亮点。

  戴焰军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全民的民主意识和观念越来越强了,(中国共产党)适应这种要求,探索更多的体现民主要求的新举措。像现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采取民意测验的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再比如,干部的竞争上岗、对干部各方面进行考核,成为各地普遍采用的办法。至于基层,很多地方在村、社区搞(党委一把手)直选,乡镇一级也在做试点。”

  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则评价说,随着干部选拨制度的不断成熟,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也将不断向前推进。

  严书翰说:“建党90年来,无论从党内民主,还是选拔干部的角度,用邓小平的话来讲,我们不断走向‘定型化’。党中央高层领导在扩大党内民主,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方面决心很大,确实迈出了很好步伐。但是,离人民群众和党员的要求和期望还是有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推动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