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DLN开展“新时代法治建设”专题远程培训班
时间:2018/5/17 13:06: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构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为帮助西部地区党政干部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司法体制改革,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管理中心于201859日举办“新时代法治建设”远程培训讲座来自贵州、广西、西藏和内蒙古发改委四家省级远程学习中心,以及贵州遵义、贵州黔东南、四川宜宾、四川攀枝花、四川巴中、四川乐山、四川泸州、四川南充、四川广元、云南怒江、内蒙古通辽、陕西宝鸡、重庆万州、西藏日喀则、新疆兵团一师和甘肃张掖16家地州市级远程学习中心的约150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学员大多来自于西部地区市(县)政府、发改委、政法委、工信委、司法局、公安局、统计局、审计局、规划局、党校等部门,其余来自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法治战略研究部李忠主任针对《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石》进行了解读,介绍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背景及其基本涵义,提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实质是依法治国,要不断完善宪法监督实施机制,健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体制和制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宪法法律观念,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课程结束后,学员就如何让宪法不仅仅是一种象征,而让公民能够切实感受到宪法的有效实施这一问题与李主任进行了探讨。李主任指出,宪法的重要内容就是确立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如果由于规范性文件或法规与宪法相违背而导致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公民或国家机关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提出审查建议,审查结果要求向公民进行反馈,从而保障公民的切身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魏晓娜教授进行了题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讲座,介绍了司法改革的历程,从面向公众的角度讲解了司法改革的总体框架和司法权的运作,并从“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两个方面解析了司法体制改革。课程结束后,学员分别就同案不同判、陪审团制度以及终身追责制等几个问题展开了提问,魏教授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魏教授指出,同案不同判的问题是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的,在司法实践中可以通过侧重解决法律适用而非法律事实的问题来保证司法的公信力;对于司法改革成熟后中国是否会引入陪审团制度这一问题,魏教授表示,陪审团制度的本质是独立解决定罪和事实问题,这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我国目前的陪审员权力是限缩的,在当前司法改革的新形势下,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提高陪审员发言的分量,使这一制度走向实质化,真正发挥陪审员的作用;对于终身责任制的问题,魏教授提出,终身追责制的核心在于制定细致的责任标准或构成要件,需要建立权责明细的司法责任制,作为判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