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DLN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与西部经济发展”专题远程培训班
时间:2015/5/27 9:51:30        

    当前,中国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态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另一方面,在保持近30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如今的经济体量已不可避免地会与世界各国有更深层次的互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各省市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更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形成优势互补、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为帮助西部地区党政干部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认识,了解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管理中心于2015年5月19-21日举办“‘一带一路’战略与西部经济发展”远程培训讲座。来自广西、重庆、陕西和甘肃4家省级中心以及四川宜宾、四川泸州、四川攀枝花、四川巴中、贵州遵义、贵州黔东南、陕西宝鸡、甘肃张掖、甘肃天水、甘肃平凉、甘肃武威、重庆万州、内蒙呼伦贝尔、内蒙乌兰察布、云南玉溪、云南楚雄和吉林延边17家地州市级中心共计约136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学员大多来自于西部地区市(县)政府、发改委、旅游局、农业局、商务局等部门,其余来自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卫东研究员进行了题为《“一带一路”战略总规划政策解读》的讲座,从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入手,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背景和战略内涵,他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深化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情况的梳理,帮助学员理解该战略不仅关乎西部地区个别省份,更与全国所有省份息息相关,并在此基础上解读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白皮书。

刘卫东为学员进行讲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耀研究员进行了《“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专题讲座,他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内涵可以总结为“古今传承、内外开放、海陆统筹、东西互济、虚实结合、中外共赢”,沿线国家间应重点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西部地区尤其要注重开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和海上合作八大领域的合作项目,共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陈耀为学员进行讲座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张建平主任围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国内外贸易机遇》进行了讲座,他提出应从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并认为贸易投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服务贸易等产业的发展前景,对重点领域给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并结合相关省份的现状,逐一指出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未来贸易发展方向。

张建平为学员进行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金元浦所长的讲座题目为《“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传承与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他表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是新时代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复兴计划,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通过对比美国与中国不同的丝路观,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互联网思维与金融资本运作是新丝绸之路跨越式发展重要路径”的观点。

金元浦为学员进行讲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际合作处朱跃中处长受邀讲解《“一带一路”的能源资源国际合作》,他认为“一带一路”是必为和可为的战略选择,而能源合作则是推动“一带一路”实施的重要抓手。他总结了目前国际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国际能源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指明了“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的指导思想与合作重点,并给出了国际能源合作的几点政策建议。

朱跃中为学员进行讲座

    甘肃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石玉亭与学员分享了题为《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以甘肃为例》的报告,他认为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做到主动认识、主动参与和主动作为,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将着重从基础设施建设、商贸物流建设、文化中心建设、产业基地建设、战略平台建设五方面入手,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

石玉亭为学员进行讲座

    专题讲座结束后,专家就学员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理解、丝绸之路基金、各地在“一带一路”中的优势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培训效果良好。学员普遍反映专家思路清晰,对“一带一路”有独到见解,并表示通过学习,加深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对各地未来实践有指导意义。

专家与学员进行现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