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把握以下几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帮助西部地区党政干部深入理解“两会”重要精神,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学习研究,掌握党的十九大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方面的新思路、新论断、新举措,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管理中心于2018年3月21日-3月22日举办“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远程培训讲座。来自广西和贵州两家省级远程学习中心,以及贵州遵义、贵州黔东南、四川宜宾、四川攀枝花、四川巴中、四川乐山、四川凉山、四川南充、云南怒江、内蒙古呼伦贝尔、陕西宝鸡、甘肃张掖、甘肃天水、甘肃武威和重庆万州15家地州市级远程学习中心的约200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学员大多来自于西部地区市(县)政府、发改委、经信委、工信委、科技局、交通局、财政局、统计局等部门,其余来自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王小广教授围绕《解读2018年全国两会总体精神》进行了讲座。描述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四个特点,剖析了宏观经济的预期目标及政策取向,并介绍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七种新提法新热点,强调要推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打好“三大攻坚战”。课程结束后,学员针对今年的重大风险防范及其规模和程度进行了提问,王教授指出今年的重大风险隐患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泡沫、理财和保险、互联网金融三大领域,而企业长期过高的杠杆率和地方过高的债务率也属于较为明显的局部风险,总体来说,风险仍然在可控范围内,但仍要注重有效防控,避免系统性风险发生。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陈耀秘书长针对《打造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格局》进行了解读。介绍了西部地区在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分析了新时代西部开发开放的新趋势和热点,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应在此机遇下,通过加快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扩大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来提升西部开放水平。课程结束后,学员围绕两会后广西发展,尤其是提升现有人才优势和引进人才措施方面的政策和机遇与陈教授进行了探讨,陈教授指出广西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在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所需人才的专业领域进行摸底,加大对人才所需的住房、职称、课题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人才待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石英华主任进行了题为《新目标、新要求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讲座。介绍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指出所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建设六个体系、一个体制,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张鹏老师讲座的题目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讲座分析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与发展目标,认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质量、动力、效率三大变革,要坚持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原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市场准入管理和放管服改革、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