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滨州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做到主题教育和基地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真学真用,浇铸忠诚信仰之基。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基地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推动干部职工越学越有方向、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有力量。一是坚持学中提站位。认真落实主题教育部署,建立读书班、专题党课、个人自学“三位一体”学习机制,举办4个专题读书班,科级干部作专题研讨24人次;基地领导结合学习体会讲授专题党课,以上率下、有力领学;组织全员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研修班,认真阅读《习近平着作选读》等规定书目,原文原篇读、逐字逐句悟,推动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二是坚持学中明方向。召开专题培训会,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织部门和党员教育领域、干部教育培训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集体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找到思想精髓与实践运用的结合点,找到政策指引与事业发展的共鸣点,在同频共振中确保基地发展方向不偏、动作规范。三是坚持学中促动力。突出问题导向,通过主题教育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以释惑,梳理形成问题清单5个,整改措施11条。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优化提升学员服务保障等4个调研课题,指导工作实践,真正做到以思想之光照亮基地职工奋进之路,以思想之力推进基地工作改革创新。
善作善成,展现担当实干之为。坚持践行基地初心、推进质量立校,努力发挥阵地作用,活学善用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助力培训工作开展。一是全要素制度保障。紧扣培训质效,聚合全员力量,创新实施“人单合一”培训项目化运作管理制度,建立起一人总揽、多人配合、资源协同、项目运作的团队化、订单式培训模式,圆满举办各类培训班次90个,培训学员8300余人次,聚力打造基地培训的特色品牌。二是全链条闭环运作。抓实训前对接筹备、训中过程管理、训后复盘问效等培训链条,制作涵盖3个阶段、25个环节的培训工作流程表,涵盖4大项、22小项的培训班次准备工作清单,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培训链条体系,不断促进培训工作提质、提速、提效。特别是在训后问效中,于12月上旬赴重庆市奉节县开展“我们在一起”回访问效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学员座谈交流,征集各类意见建议10余条,切实推动培训工作提档升级。三是全方位过程管理。突出学风学纪,通过通知提醒240余次、课前辅导90次、视频教学50余次、以考促学5次,进一步规范培训组织,强化学员管理。定期开展自查自纠,紧盯学员管理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风险点,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学员培训安全有序。
增质增效,激发优质服务之能。坚持服务为上理念,在拓展用好主题教育成果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唱响基地运行的“最强音”。一是做优靠前服务。坚持以学员为中心,通过建立培训通知交流群、发送培训服务指南等方式,温馨告知学员日程安排、食宿安排、天气状况等,拉近与学员的距离。紧贴学员需求,发放培训调研问卷,将征求意见贯穿培训始终,使培训过程更为周到务实。二是做优教学服务。突出趣味教学,通过课前经典诵读、集体唱红歌、做手指操、情景模拟、素质拓展等多种方式,鼓励学员互动参与,努力营造严肃活泼、张弛有度的学习培训氛围,让学员在寓教于乐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三是做优后勤服务。配备专业物业团队对餐饮、住宿、会务实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让学员住的舒心、吃的放心、学的开心。丰富学员课余文体生活,配套建立多功能图书阅览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台球室以及户外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让学员充分享受到优质贴心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