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坚持把做好村(社区)干部培训工作作为建强基层组织力量的重要手段,强化组织保障、优化培训方式,细化培训内容,近日分五期全覆盖对全县763名村(社区)干部进行了轮训,着力打造“政治素质强、道德品行强、发展本领强、治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强”的“头雁矩阵”,切实为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科学化谋划实施,增强培训实效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紧盯各级督查检查反馈问题,结合日常调研和全县上半年基层党建现场观摩情况,综合新时代党员干部成长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县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指导把关,县委组织部与县纪委监委、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等10个县直业务部门和1个乡镇精准对接,精心组织制定《西和县村(社区)干部培训工作方案》,从组织保障、职责分配、培训对象、教学安排、食宿保障等逐项逐人进行明确,确保实现推动全体村(社区)干部在思想观念上“更新换代”,在业务能力上“充电蓄能”,在共谋发展上“化石为玉”的预期培训目标。
专业化配强师资,增强培训时代性。聚焦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形势新要求,统筹配置各级领导干部、行业部门骨干、涉农专家人才、党校教师等资源优势,着力提升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质效。县委主要领导示范带头讲好“开班第一课”,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结合各自分管领域讲思路、指路子;从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洛峪镇等11个县直单位、乡镇中精心确定13名相关负责人或业务骨干,紧扣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当前农村工作各项部署要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任务教方法、传经验,切实拓宽村(社区)干部工作视野,有效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精准化设置课程,增强培训针对性。始终坚持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培训班次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教育引导全体村(社区)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同时,把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作为教育培训的基本遵循,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纪法教育、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安全生产等13个方面科学设置教学板块,确保教育培训紧扣实际、聚焦实战、突出实用、务求实效。
多元化拓宽载体,增强培训丰富性。将创新培训形式作为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和关键因素,构建“理论教学+现场观摩+心得交流+能力测试”培训模式,在做好理论授课的前提下,组织学员到十里镇梁集村、稍峪镇符庄村、仇池美食街、漾水河生态修复项目等6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和民生重大项目进行现场观摩教学,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效果。每期结业仪式上确定3名培训学员围绕培训心得、特色亮点和工作打算进行交流发言,互鉴经验做法,碰撞思想火花,明晰发展路径。培训结束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闭卷知识测试,对测试成绩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训,助推学员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立体化日常管理,增强培训规范性。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关于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各项要求,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严格落实学员考勤、班务管理、课堂纪律等管理制度,明确3名工作人员跟班管理,对学员考勤、学习状态、食宿就餐等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严格实行每天3次考勤,每期培训班不少于1/3的比例随机抽查学员学习笔记等制度,督促参训学员真听真学真悟。县委组织部结合学员培训期间的考勤实际、考试成绩、现实表现,对每位学员进行考核评价并记入培训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绩效发放的重要依据,激发扛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