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干增能力 精准施训强素质——益阳市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行动综述
时间:2023/9/25 7:50:31    作者:记者 李伟 通讯员 肖帅 夏丹    来源:益阳日报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实现干部能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匹配、深度融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打造符合益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行动方案》,大力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年”行动,旨在通过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加强培训、强化调查研究,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从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作出益阳贡献。

  困难困难,走出去就不难;干部干部,干起来就有路。半年过去,一组组可观可感的数据、一项项可圈可点的工作、一件件可喜可贺的大事证明,只要理念再革新、能力再更新、素质再刷新,益阳高质量发展必将再迎大跃升。

  以学铸魂 夯实思想根基

  9月18日,为期五天的益阳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直单位、市管企业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学习培训,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带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层层跟进,推动全市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忠诚源于理论清醒,追随来自信仰坚定。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我市始终把深化政治引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效应放在首位,推动形成以上率下、整体联动的学习氛围和由点到面、层层深入的学习模式。为此,我市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坚持“每月一次、上下同题”“关键少数”带头学、带头研、带头讲,每期党校主体班安排10名左右领导干部上讲台,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政正职轮流到党校主体班授课。我市还把树牢正确政绩观作为能力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瞄准高质量债务管理、高质量统计工作等热点难点课题,开展专题学习、深化主题研讨,切实防止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偏差,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让正确政绩观融入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

  能力过硬方能挑重担,作风优良才能打胜仗。在强化能力素质提升的同时,我市着力抓实廉政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知敬畏、守规矩。通过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新提拔干部的日常了解和管理监督,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今年以来市本级组织新任市管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5次,同市管干部开展廉政谈话119人次。动真碰硬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反复分析研判、实地调查核实,严格落实“下”的程序,免去2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市管领导干部职务,让干部“下之有理”“下之有据”,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训增智 锻造过硬本领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改进培训方式、拓展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开展“菜单式”培训满足硬需求、“课题式”培训拓宽新视野、“全员式”培训促推大提升,密集开展干部培训,打好干部常态化培训组合拳,引导各级干部在高质量发展的“主赛道”上廓清迷思、统一认识,厘清方向、明确路径。

  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有效对接培训“供给侧”和参训“需求侧”,根据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干部专业化能力方面的短板弱项,有的放矢设置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由各单位“点单”,组织部门科学合理“配菜”,做到精准“破题”,举办益阳市党政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提升班,组织市直重要经济部门、各县市区及工业园区的70多名领导干部分别到江苏苏州、上海浦东集中学习;组织41名干部赴四川成都开展推动新型城镇化专题培训,根据各单位上报的63条培训需求,重点围绕城市规划、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答题”,让领导干部带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有效破解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围绕促推干部增长见识、拓宽知识维度,我市支持配合10家市直单位组织核心业务骨干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等重点高校开展短期培训,累计培训干部836名;支持配合市中院等11家市直单位组织本系统本单位干部、县乡分管领导或业务专干在省内开展专题培训,累计培训1988人次。

  围绕益阳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开设“银城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等开展专题讲座,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开展研讨交流。研讨坚持联系实际,注重生动鲜活,以深刻思想、独到见解,给人以思考、启迪,促推思想解放、创新发展。为着力扩大培训教育覆盖面、影响力,我市鼓励所有市直单位制定年度全员业务培训计划,克服工学矛盾,每月至少安排半天时间开展集中培训,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轮流讲授核心业务课,据统计,市本级每月参训人数均为5000人次以上。其中部分单位还积极探索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培训常态长效。市委办“周五党办课堂”、市委组织部“90后”青年干部讲微党课、市委统战部“周二晚自习”、市委宣传部“开卷有益”读书会等学习品牌逐步形成;市人社局利用“益阳人社12333”微信平台开展业务培训线上直播;市应急局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实战演练和桌面推演等。

  以干提能 奋力担当作为

  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的课堂,在教室、讲台,更在现场、一线。在着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进程中,我市牢固树立基层实践导向,坚持在蹲苗、压担、实战中给广大干部补短板、强弱项,在实践实战一线把优秀干部练起来、用起来,夯实干部成长“基石”,助力提升益阳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为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我市积极开展项目式挂职,畅通上派下挂、横向交流“多通道”,分层分类选派干部到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金融机构等岗位挂职或跟班学习,为干部成长成才提供“练兵场”和“竞技场”。选派67名干部到信访和巡视巡察一线实践锻炼;选派32名县乡科级干部到市直单位挂职;选派5名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单位科级干部到市重点产业项目挂职;与10家金融机构互派共19名干部挂职锻炼,引导干部到基层一线、专业岗位、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中“摸爬滚打”,练就堪当重任的“铁肩膀”。建立结对帮带新机制。市直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骨干、业务能手与年轻干部“结对子”,给年轻干部“搭梯子”“压担子”,将培养锻炼嵌入日常业务工作之中,“手把手”“心贴心”地交流业务、传授经验、指出不足,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共促单位长远发展。目前市直单位共确定1065名重点帮带对象。我市还利用大兴调查研究契机,出台《益阳市大兴调查研究“七个不准”规定》,从选题、时间、方式、作风等方面提出细致要求,引导干部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着力通过调查研究,提高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市委常委会议成员带头围绕“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提升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等13个课题,选派10支小分队围绕重点产业企业引才育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大通湖水环境等10个课题开展蹲点调研,做实新时代的“马渡调查”,有针对性地解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全力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