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山东省邹城市不断完善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体系,聚焦发展、实绩、民生三大导向,建立职责明确、考评科学、注重实绩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热情和活力。
聚焦发展导向,设置考核指标。围绕村级党建工作、产业发展、村务管理等共性目标,细化33条指导性考核细则,根据全市重点工作划分比例,实现发展同向、目标合拍。在具体指标设置上,引导各镇街对照细则,自主制定考核体系、量化评价赋分标准,增强考核针对性。在奖励等次划分上,实行分档定级,根据半年评估、年底考核排名,在绩效补贴发放时拉开差距,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导向落到实处。
聚焦实绩导向,提升工作质量。建立“1+5”考核管理模式,采取重点即时考、一月一述职、一季一展评、半年一奖惩、年底大排名的方式,把考核寓于日常,把情况掌握在平常。探索即时考核、即时奖励,对勇挑重担、实绩突出的实时发放奖励,激发村干部内生动力。强化底线约束,对居于后位的党组织书记限期整改,由镇街党(工)委开展“回头看”,确保后进村月月有进步、年年有提升。
聚焦民生导向,强化考核成效。组织市、镇街领导定期赴村居一线调研,收集群众身边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以民情调研确定考核项目,为“村级擂台赛”提供遵循。建立“书记干好、全村受益”的激励导向机制,对优秀书记所在村给予优先布局发展项目、政策倾斜等支持,优先选聘为镇街党(工)委“特聘组织员”,量身定制成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