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小课堂”撬动党员干部“大培训”
时间:2023/1/6 10:03:36        来源:江城区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江城区顺应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发挥区、镇(街道)、村(社区)党校作用,突出“一校一品”,积极探索“短小精特”教育培训模式,以“小课堂”撬动党员干部“大培训”,为全区党员干部铸魂赋能,实现“小课堂”释放培训“大能量”,“小切口”激发干部“大作为”,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打造“红色小课堂”,确保党员干部“高站位”

  “这里既是帮助党员找回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家园,也是服务党员群众和企业人才的窗口,更是党史学习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市委党校处级培训班学员参观党群服务中心后说道。

  据了解,江城区充分发挥全市首个区级城市党群服务中心作用,深入挖掘市、区红色教育基地资源,打造“中心+基地”教育平台,作为区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区委党校、区直各单位充分利用各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党风廉政等各种红色“小课堂”,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展馆,了解共产党发展历史、江城革命斗争史、改革开放史,观摩党建联动中心等,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之基,把稳政治思想之舵。

  江城区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学理论、增本领、促发展。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区党群服务中心+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三心合一”教育培训架构,形成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培训教育“一张网”,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接受党性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习教育就在身边、党组织就在家门口。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互联互动,形成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的浓厚氛围,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教育平台。

  三年来,在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各种“红色小课堂”62场次,培训人数5000多人;接待市、区和外县区党员干部参观学习92次,参观人数3000多人次。全区镇(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各种培训教育1000多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50000多人次。

  举办“田间小课堂”,拓展党员群众“新技能”

  近年来,江城区积极开展“博硕学士进江城、助力乡村大振兴”活动,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落地落实,拓宽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江城区大力发展“一镇一特色”产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管实用、易接受、有特色的“田间小课堂”,邀请阳江高校、省农科院等博士和专家深入农村、企业、基地精准对接、精准施训,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群众掌握特色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能。

  双捷镇结合农业特色产业项目,把培训课堂搬到香蕉、绿萝等种植基地,邀请企业专家、致富带头人作“基地+农户+产销”一体化的现场技术讲座,拓展党员干部群众特色产业新技能,助力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自陈博士教我们在水稻中养殖禾虫后,水稻病害减少了,大米质量提高了,年亩产利润预计增收8000元。”农户阮伯说道。城西街道龙湾村结联阳江禾虫养殖专家陈兴汉博士开展“水稻+禾虫”综合种养合作,由陈博士团队在田间对村民作禾虫养殖技术现场教学,面对面进行交流,实实在在提升党员干部群众振兴产业素质能力。城西街道还结合村长远发展需要,邀请农民专家梁开亮、种粮大户黄创礼在田间开展“斗鱼+莲藕”特色产业培训,以创新技术引领党员群众发展致富。

  埠场镇结合乡村风貌带建设,以关山月故居为载体,开展“乡村振兴”小课堂,党员干部与群众唠家常、宣政策、议发展,推动党的声音“传”入田间地头,“飞”进千家万户。

  三年来,全区组织了85名专家、企业家、种植能手、农技人才走上讲台、深入田间、对接农户,开展各种乡村“小课堂”达100多场,培训党员干部群众达8000多人次,有力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创新“议事小课堂”,促进干群关系“心连心”

  作为阳江市中心城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江城区以争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为契机,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南恩街道“大众议事团”积极创建“一园一城一站”三位一体党员干部群众教育载体,充分挖掘整合社区资源,大力建设党建公园、党建巷道、党建家庭等“党建微阵地”,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富有党味的“小宣讲”,搭建喜闻乐见的活动“小平台”,推动形成“处处是课堂、天天受教育”的教育氛围。

  “大众议事团”还积极开展“议事小课堂”,邀请“五老”和志愿者上党课、宣政策、议事情、解难题,创新评议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处理社区矛盾、纠纷等问题时,引导居民群众在评议中讲法理、找到共识、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提升,有效提升党员群众的文明素质。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社区居民治理意识不断增强,社区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在阳江市十大优秀改革案例评选活动中,南恩街道“大众议事团”入选十大优秀改革案例。

  城东街道鸳鸯湖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发挥党建书屋、党建文化展厅作用,创新开展“红色电影”小课堂,以多种形式教育引导社区居民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社区党群心连心,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打造了让群众安心、暖心、舒心、放心的“四心”社区。该经验做法被“学习强国”推广。

  投身“实践小课堂”,锤炼党员干部“勇担当”

  江城区注重干部聚焦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四项任务”,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干部培养模式,努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精准化、实战化、专业化。

  区委向全区党员发出《关于在突发公共事件大战大考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施意见》,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突发事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小战场”。2022年以来,区直机关工委组织区直单位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开展核酸采样培训4期400多人,切实提高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实践能力。

  为锻造堪当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区委在全区选派78名优秀党员干部到镇、村一线工作,支持乡村振兴发展。选派80名年轻干部到各镇(街道)挂职锻炼,到产业园区招商,到信访局跟岗包案,到村(社区)任书记助理等,让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一线进行实践,锤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区委组织部做好选派、跟踪、培养、考核等环节,并在基层一线、大考事件中考察识别干部,对冲锋在前、不顾安危、做出成效的一线党员干部及时提拔使用。今年从基层一线提拔重用干部22人,其中年轻干部5人。

  实施“领军小课堂”,创新党员人才“双培养”

  江城区创新实施“红领军”党建人才培养工程,该工程参加市“双创双迎”活动成果评选荣获第一名。在全区的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中将企业党支部和人才驿站结合起来,打造党员人才发展新高地。

  九万里集团公司党支部开展红色领军“小课堂”、人才服务站开展技能“结对子”,努力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岗位骨干。

  阳帆豆豉、顺和工业创新党员人才培养途径,把党员活动室、人才服务站、博士工作站融合组建,把支部学习与业务培训一体来抓,让企业管理者和业务骨干既长“知识”又长“技能”,打造党员人才双培养、企业技能双促进的发展模式。

  鸿丰实业党支部积极开展领军“小课堂”、车间“微党课”活动,利用上下班前后、工歇碎片化时间,由党支部书记、党员轮流进车间“坐班”,开展短时“微党课”宣讲,真正将党课“搬”进车间,将学习“注”入头脑,有效强化各类人才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提高了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

  据统计,全区有53名优秀人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吸纳了51名优秀人才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4名优秀人才为预备党员。

  开设“云端小课堂”,推动培训教育“全覆盖”

  江城区坚持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依托干部网络培训学院、“学习强国”、江城发布、漠阳党旗红公众号等云媒体,利用网络培训覆盖面广、传播力强、灵活度高等优势,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指尖“小课堂”。坚持推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以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政治理论为主课,以提升干部政治能力为目标,抓好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和理想信念教育。“云端小课堂”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培训互补作用,保证干部教育培训不断线、学习不断档,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学、在指尖学,有效激活党员干部培训学习新动力,达到小学习、全覆盖、大培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