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黑龙江监管局:破解难点 健全机制 全面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时间:2022/10/14 9:00:26        来源:财政部网站

  为全面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黑龙江监管局以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穿透式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机制为目标,认真谋划、积极作为,多措并举助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一、强化法治思维推进职能转型

  局党组以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财政部党组关于监管局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型的部署安排,积极把握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目标和要求,优化职能配置和处室设置,将政府债务和金融监管统筹考虑,强化统筹,突出重点,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口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有效实现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工作的全覆盖和闭环管理。

  二、压实责任提升履职能力

  为严密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黑龙江监管局围绕三定方案的落实,重新梳理细化债务监管职责,优化岗位分工,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从供给侧到需求侧,从发行端到使用端,从预算内到预算外,以及政府债券与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安排、流程设计、任务清单等方式,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规范工作要求、压实主体责任、防范廉政风险。各岗位责任人通过先学一步、吃透政策,不断增强履职能力。

  三、夯实基础保障提质增效

  一是建立政府债务监管文件库,对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集,为加强债务监管打牢基础。二是修订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控内控操作规程》,明确债务监管的重点、内容、措施和要求,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三是建立基础数据库,对全省债务的存量和增量数据从分类、地区、项目、期限等不同维度、不同角度进行采集,结合各地区债务风险等级情况、财政收支情况、化债计划等,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确保监管工作落到细处、实处。四是建立工作台账。全面记录工作计划、完成进度、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做到工作记录全程留痕,在高质量监督的同时,注重做好督促整改落实的“后半篇文章”。

  四、完善机制促进协同发展

  一是建立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对新增债券的发行和使用情况及时跟踪,重点关注扶贫、易地搬迁、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分析发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通过明确工作要求、建立联系人制度等方式,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并形成常态化报送机制。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疑点和问题,及时向地方财政部门了解和反馈情况,发挥联合监管作用。向局负责财政运行监管的处室及时提供债务数据和风险问题,共享监管成果、提升监管成效。四是建立风险提示和约谈制度。对监控发现存在风险较高、债券支出缓慢、挤占挪用债券资金等问题的地区,及时下发风险提示函、开展监管约谈,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通过压力传导,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