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竹市委组织部在贯彻落实 “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重要部署中,围绕干部合力集聚、能力提升、动力增强建设干部队伍,激励干部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集中力量打好经济、建设攻坚战,为全市奋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提供坚实组织保证。
下沉力量强示范凝聚“敢拼”合力
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以领导率带、一线攻坚、退职帮带三支力量集聚干部干事合力。
一是强化“关键少数”牵引力。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在“6.26”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前期,30名市级领导带头深入256家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带领16个经济部门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意见建议,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先后出台稳增长政策37条、制定白酒产业人才10条硬核措施,引领示范带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一意“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
二是激励“项目专班”加速跑。制定提拔重用优先、考核奖励优先、职级晋升优先等激励措施,选派32名科级干部到酒类发展、招商引资、经信金融等经济发展最前沿开展项目攻坚,动员80名年轻干部、38名专家人才参与项目推进,组建产业存量倍增、化工园区扩区、城市品质提升、重大项目争取等10个重点工作推动专班,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三是动员“二线干部”冲一线。结合深化作风纪律建设要求,充分发挥退出领导职务干部政策熟、人脉广、经验足、能力强、办法多的优势和特长,精心组织和深入发动65名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退二线干部进入专班和园区,明确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相关工作保障,既激发他们熟悉经济工作的特点优势,又发挥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强动能”。
搭建平台炼本领提升“会拼”能力
着眼尽快增强干部学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的能力,深入调研干部的提能需求和专业短板,打出培训赋能组合拳,提升干部会干事的能力。
一是聚焦发展强履职。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把经济政策、市场分析等相关知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采用“实训+练兵”模式,全覆盖开展专题学习、集中宣讲18期,分层分类培训干部1500余人次。
二是实践历练提能力。面对新市化工园区、新材料化工园区两个省级化工园区同时落地绵竹的建设需要,选派4名经济、管理、建设等专业干部直接进入园区班子,接受经济工作磨砺。实施“星耀”工程,制定新任科级领导干部挂职计划,选派三批次17名干部到发改局、工信局、德阿园区等部门进行为期半年挂职锻炼,首批选派6人已全部到岗实训。选派具有化工专业、国土规划背景干部参与园区扩区建设,下派产业助理27名,服务园区企业共94家,促进干部快速成长。
三是搭建平台强效能。开展“青春自为”计划,对标“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专题,以30岁以下公务员和选调生为重点,指导若干活动小组搭建自我教育、自我交流、自我管理平台,引导年轻干部结合绵竹实际开展课题调研、发展论坛、现场学习,在互学互鉴互评中思考和回答“绵竹经济要发展,年轻干部怎么干”。
树好导向促担当增强“想拼”动力
坚持严管厚爱,及时落实关心关爱干部举措,让干部解除束缚、大展拳脚,增强干部干成事的动力。
一是突出一线选用。深入招商引资、对上争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主战场,对经济部门全覆盖分析研判,近距离、多角度、全方位识别考察干部,全面真实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履职成效、作风表现、特点特长等情况,储备专业化年轻干部226人,其中90后优秀干部120人,优先提拔重用经济发展主战场中有突出贡献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不担当者挪位,不作为者失位,换届以来共提拔重用干部99人。
二是突出实绩考核。充分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督导考核机制,将工作专班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引导各单位探索建立“差异化”分类考核、“加减法”量化评价,对成绩突出单位年度目标进行加分奖励,对推进缓慢、未达到预期目标进度的挂牌督办,真正奖出动力、罚出压力。
三是突出关心关爱。制定常态化职级晋升原则,对参与攻坚会战指挥部、项目专班等干部优先晋升职级,今年以来,全市经济部门晋升职级178人。实施“团聚工程”,解决异地分居干部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问题。经常性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为干部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