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成明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各级干部学习培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2010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对经济工作把握和推动的能力。不可否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一部分基层干部无论是思想观念、知识水平,还是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都有一个提高和适应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就是要打造一支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要转变工作职能。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错位”、“缺位”、“越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职能还没有真正从管理转向服务,没有把职能调整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领导干部要转变过去单纯抓经济发展的惯性思维,把社会管理能力作为自己必备的能力加以重视,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推动社会和谐建设的步伐。
要改进工作方式。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抓好执行落实,对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理解不透彻,往往按部就班、照抄照搬的多,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少,尤其是区域经济既有特色产业又做大做强的不多。要转变管理理念,变过去重行政命令管理为重服务型管理,使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实现管理方式由行政手段向法律和经济手段的转变,善于通过思想教育、监督检查、信息引导等手段,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对自身无力解决的利益矛盾的冲突进行仲裁和协调。要善于“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权限,相互不越位,避免交叉重复管理。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组织、中介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政府不再过多地进行行政干预。
要掌握工作方法。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作出科学决策,对本地区的发展定位不准,缺乏整体设计,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趋势不清,不能很好地在分析把握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驾驭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认识不足,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不准,改革的力度不大,缺乏创新精神。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期,特别要注重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的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规模与经济结构、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在具体领导经济、服务经济的工作中,既要用好市场调节这只“无形之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要恰当运用政府引导这只“有形之手”,对关系经济发展全局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依法有序地促进经济稳健运行和快速发展。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敢于担当、勇于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为“十二五”开局起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