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时间:2010/12/15 9:03:25    作者:中共长沙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张湘涛    来源:长沙晚报

  努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注重“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群众工作是基础,公共服务是重点,社会管理是关键,维护稳定是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不断锤炼和提高这四种本领,尤其是群众工作这个基础性的本领,有效提升执政能力。

  1 把握当前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强调提高群众工作本领,这不但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就目前而言,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关键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内心尊重群众。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打牢思想基础。第一,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要懂得“历史靠群众创造”。毛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二要做到“工作对群众负责”。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里才有多重。无论什么工作,只有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才会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三要坚持“成绩由群众评判”。干部作风好不好,政绩大不大,能力强不强,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坚持把群众公认作为评判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建立健全群众评议领导干部的制度,通过群众的监督、评议,促使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更加到位。第二,站稳群众立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各级领导干部对待群众态度的试金石。这就要求,一要深入群众之中,不要脱离群众之外;二要站在群众前面,不要站到群众对面;三要成为群众仆人,不要成为群众主人。第三,培养群众感情。“得民心者得天下”,感情决定立场,决定价值取向,决定工作力度。如果党员干部真正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怀爱民之心,许多看似难乎其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自然也就会日益密切。

  二、正确引导群众。一要通过讲理让群众服理。办事情、做工作,首先要善于摆事实、讲道理,把法律法规讲清,把政策道理讲明,把利弊关系讲透,让群众听得进、信得过,消除疑虑,心通气顺。二要通过说法让群众知法。在实践中,由于部分群众法律知识有限,经常会对正常的执法行为产生误解。因此,要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一方面提高群众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另一方面强化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群众依法办事。三要通过交心让群众热心。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与群众交心谈心,真心实意帮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群众心相连、手相牵,从而让群众积极主动地配合支持工作。

  三、广泛发动群众。一要以身作则带动群众。“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我们要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以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群众。二要打造载体组织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领导工作概括起来有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就要多开辟让群众参与到改革发展事业中来的渠道和方法。三要做出实效吸引群众。群众是最讲实际效果的,在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事业时,要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真切地看到付出得到了回报,体会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包含着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有效激励群众。毛泽东同志说过,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激励群众。一要用表彰来激励。对于各行各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要给予隆重表彰,营造个个奋勇争先的氛围。二要用竞赛来激励。竞赛以及竞赛中的评比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大意义。要善于组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用竞赛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用机制来激励。制度管长远、管根本,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激励、奖励和保护制度,并切实消除后顾之忧。

  五、真心服务群众。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摆在首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断营造让群众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规范执法行为,从体制机制上防止执法作风粗暴、方法简单、不作为、乱作为、消极作为等问题的发生。二是提升服务水平,要在注重“落实”上下功夫,对制订的措施,作出的承诺,不能只停留在纸上,空喊在嘴上,而应说了算,定了干,逐条逐项,主动落实到位;要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坚决杜绝“推”、“拖”、“等”的不良现象。三是转变工作作风,要坚决破除“执法特权观”、“执法唯利观”, 时时以民心为重,事事以民利为先,真正做到“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忧”。

  2 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勤于学习。要科学规划学习内容,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要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突出学习群众工作知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实践学,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升群众工作水平。

  ——勇于实践。突出在实践中提高五种能力。一是沟通表达能力。要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虚心学习群众语言,善于深入浅出地分析说明复杂道理,提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分析判断能力。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获取情报、分析情报、及时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三是随机应变能力。四是组织协调能力。面对跨部门、跨行业等综合性问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既要敢于协调,又要善于协调;既要注重协调的实效,又要避免负面影响。五是忍耐承受能力。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时,要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理性平和地与群众沟通交流,做好说服工作,千万不能自乱阵脚,激发矛盾。

  ——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必须坚持及时总结,深化认识。在群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记好工作日记,不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这种总结,还要求既善于总结自己的得失,也善于总结别人的得失,从而在相互对照中大步前进。

  ——敢于创新。一方面要在理念上创新,树立“让所有的人过得去、让更多的人过得好”的理念,真心理解群众,真诚帮助群众,在执法、服务等各个环节,做到理性平和,避免机械僵化;另一方面要在方法上创新,特别是要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复杂性,积极探讨提高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严于管理。要建立健全相关机构,狠抓学习培训,确保群众工作本领提高到位;要全面落实制度,促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群众工作知识,自觉遵守群众工作纪律;要将群众工作作为干部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兑现,形成良好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