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突出“新、广、活”,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今年以来,共举办主题培训班23期,受训干部4200多人次,取得较好成效。
培训载体突出“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载体,丰富培训形式。一是“学习超市”自主学。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推行网上学习,在“中国?蕉岭”网、“蕉岭宣传”网开设理论学习专栏,党员领导干部自主选定时间、课题学习;在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中开设学习邮箱,定期发送、更新理论学习内容;向县委中心组成员推广省委宣传部“网络学习天地”手机彩信,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二是“学习讲坛”点题学。专门设立“蕉岭学习讲坛”,不定期邀请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围绕“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再造”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点题开课,提高培训档次和质量。今年以来共举办“学习讲坛”5期,受到广大党员干部欢迎。三是“阅读经典”扩展学。开展“读经典、增才干”领导干部带头阅读经典活动,倡议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向中心组成员赠送《细节决定成败》、《政道仇和十年》、《中国大趋势》等学习书籍,扩大学习范围,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取得明显成效。
培训内容突出“广”。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培训基地,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不断丰富和创新干部培训内容。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的教育培训。在先后举办的“镇副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组工干部培训班”等主体培训班上,重点把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内容,切实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二是加强实用知识的教育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将农村财务管理、名贵树木栽培、公务员法等实用知识搬上讲台。如各镇围绕县委发展名贵树木的工作重点,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或邀请农业专家、种植大户授课等形式,为村“两委”干部、农技员及困难群众举办名贵树木栽培技术培训班,得到群众的欢迎。三是加强实践能力的教育培训。针对新选拔的镇村后备干部年轻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这一情况,通过任职、挂职的形式,分层次、多岗位培养锻炼后备干部,促进干部的健康、快速成长。今年共安排2批次20多位后备干部进行多岗锻炼,着力提高干部党性观念、法纪观念和服务基层、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培训方式突出“活”。根据干部特点,注重培训方法,采取“三个结合”方式,增强培训实效。一是理论辅导与座谈交流相结合。培训班在注重政治理论辅导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安排县领导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在举办镇副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时,还专门组织后备干部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由县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镇党委书记组成评委,进行量化打分,培养后备干部的思辨能力。二是县级培训与部门、镇培训相结合。县委组织部会同劳动、科技等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各镇和县直系统党委充分依托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县职校,积极组织村干部、下岗党员、困难党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并积极介绍推荐就业。今年共推荐下岗党员、困难党员300多人次就业。三是县内培训与外出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县、镇党校基地,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华农、中大、广东女子职业学院等院校的教授前来授课,提高培训质量和档次。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搞活干部教育培训形式,开拓干部视野。如今年7月,由县委书记带队,组织全县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到“中国花木之乡”——湖南省长沙县跳马乡、株洲云龙示范区云田乡参观学习,实地考察花木产业发展经验,增强镇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名贵树木的信心和决心,有力促进富民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