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集安市根据村干部队伍特点,创新模式,精选内容,扎实开展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创新形式,确保村官“学得进”。
在活化传统授课方式的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使村干部能坐住、听得懂。教师授课与讨论交流相结合。采用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每个学习专题结束后,组织村干部分组交流讨论,不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与村官论坛相结合。由全市党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的党组织书记王田汉、胡连友等人“坐坛论道”,畅谈村级党建、新农村建设、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经济运行管理的成功经验,其他村干部就具体的操作问题与发言者进行现场交流。集中培训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组织村干部参观地沟、建疆村的标准化村部建设,使村干部全面了解标准化村部建设思路和操作情况,激发了比学赶超的热情。
二是丰富内容,确保知识“用得上”。
结合基层工作的重点、难点,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精选培训课题,确保培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技能“专家讲”。针对农村现实情况,专家围绕人参、五味子、食用菌等主导产业进行创业培训,着力在提高村干部创业带富能力上下功夫。针对问题“用心讲”。根据培训前的调研结果,围绕项目申报流程、“三资”管理、民主法治等村干部关心的热点问题,本着“缺啥补啥、用啥学啥”的原则,联系发改、农牧、司法等部门为村干部进行专业讲解,全力提高村干部政策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心工作“重点讲”。围绕农村党建工作形势和重点,组织部副部长亲自授课,使村干部明白了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坚定了干好工作的信心。
三是加大力度,确保培训“落得实”。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做好准备工作。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充分听取村干部的意见建议,拟定培训方案,形成培训菜单,并专门拨出经费,为搞好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严格管理措施。健全村干部培训档案,将每位村干部在培训期间的考勤、调研考察、学习小结等内容记录在册,并印发培训情况通报。将参训情况和考试成绩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强化长效机制。建立“村干部学习落实情况反馈卡”,要求村干部结合学习情况,对各自村级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工作目标进行建卡登记,定期上报落实情况。以组建宣讲团等形式,将村级组织在发展经济、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交流推广,将培训活动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