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外省市挂职锻炼或出国参加培训,对机关干部来说并不新鲜,但去外国政府部门挂职,此前则很少听说。11月22日,北京市东城区首次公布20年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提出要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挂职。据介绍,目前东城干部国外挂职的主要目的地是韩国,今后打算增加去美国挂职锻炼的机会。此外,东城区每年为人才“投资”将不少于5000万元。(《北京晨报》11月23日)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了自己的担心,比如:担心国外挂职成公费出国旅游者有之,担心国外经验不适合我国国情者有之,担心选派过程中存在裙带关系、不正之风者有之,担心成本过高、不合理者有之,认为现在资讯发达、学习外国经验不必亲到外国者亦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应当说,这些担心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笔者以为选派干部到国外挂职的积极意义同样不容忽视。首先,选派干部到国外挂职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表现,更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需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建国初期,我国就曾选派过公务员、技术人员、工人等到苏联挂职学习;历史上,日本曾多次选派“干部”到唐朝“挂职锻炼”,马可波罗也是元朝多年的“挂职干部”。
其二,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社会制度虽然不同,但都在发展市场经济,美国等国家有很多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对此,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诚然,现代资讯发达,学习外国经验的确不必要亲自到国外去,但古人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何况,国外先进理念的那种氛围,是从书本上感受不到、也学不来的。
其三,网友担心的很多内容通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担心选拔不公,可以将选派人员的选拔过程完全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担心成公费旅游,可以加强对挂职者的绩效考核,使其不敢“贪玩”,等等。如果因为担心“走偏”就对出国挂职“一棍子打死”,实属因噎废食,不可取。
我有信心期待干部国外挂职造就当代中国的“马可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