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制度 全国首创
时间:2010/11/15 9:39:16    作者:李贤 卢建宁    来源:广西日报

  一扇被称为善政的大门,正在被广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众以这样的方式轰然推开--“五五”普法以来全国首创的具有广西特色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制度,以“恤民之患,除民之害”为核心和出发点,在八桂大地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和谐篇章。学法用法已经成为大部分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从而带动各地群众学法用法蔚然成风。

  新品牌:通过文件形式确立省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既是广西特色也属全国首创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经过25年的全民普法教育,广西已逐步建立起普法用法的一系列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提高。然而,也有一些地方的普法形式还停留在“一本教材、一次培训、一张试卷”的传统方法上。面对新形势,普法迫切需要新思维!

  于是,广西普法决策层在酝酿广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制度时,深刻认识到,依法治桂的核心是依法治“官”.从“人治”走向法治,需要一支法律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作为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决策者,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主管的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能否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因此,广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制度方案上报时,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一致同意。很快,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迅速下发《关于设立自治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的通知》,确立了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温卡华,自治区副主席梁胜利的学法用法联系点。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文件确立省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的方式,在全国属于首创。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的号召,在第一时间为副主任设立了学法用法联系点。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教育厅、扶贫办等区直单位纷纷建立起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

  目前,广西已建立省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10个,全区14个市的主要领导以及大多数县(市)区的主要领导都建立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部分乡镇领导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联系点。全区各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网络初步形成,正围绕“民生、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各项活动。

  新思路:通过普法联系点解决基层民生问题,既让群众受益更考验官员智慧

  把目光集中在基层,把身子深扑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所有联系点无一例外地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郭声琨的联系点是百色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马飚的联系点是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温卡华联系点在玉林市博白县亚山镇民富村,梁胜利的联系点是凭祥市友谊镇平而村。尽管普法用法的工作重点不同,要求不一,但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硬指标--解决基层民生问题。

  由此延伸出的一些硬指标,对领导干部的智慧是全新考验。在百色,联系点每户必须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崇左市大新县的领导干部被要求每年必须指导、协助或亲自为联系点群众解决一个民生难题,而且每年至少要为联系点上一次课。课上得好不好,问题解决是否满意,评价大权在群众手中。哪位领导一不小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年终考核中就会被亮“红灯”.而在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领导干部下联系点的频率提高到每月一次,除了体察民情,还经常被安排参与一些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等具体实践活动。“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法制教育课。”该县司法局长韦瑞环说。 “形势逼着你学,不学法不用法,根本不能适应现在的群众工作。十几二十年前,一开大会,一发号召,老百姓就跟你走。现在是市场经济,群众法律意识强了,必须跟老百姓平等地面对面地沟通,讲道理,讲法律。”在各地联系点,领导干部对学法用法颇多感触。

  田东县中平村廖东宁主任给记者讲述了一段自己学法用法、成功化解纠纷的事。村民陆某和李某的承包地相邻,陆某地里种植香葱,李某地里种植香蕉。由于靠近李某地块的香葱长势不好。陆某以其受香蕉的影响为由要求李某铲除香蕉并赔偿损失,而李某认为香蕉没有越界,拒赔拒铲,双方当事人发生激烈矛盾。廖主任出面调解时,了解到的事实与当事人所述一样,怎么解决?他记得在学习《民法通则》时,有关于采光权的法律规定。陆某的香葱长势不好,是因为光合作用不足,李某香蕉正好挡住了陆某香葱所需要阳光。虽然香蕉没有越界,但还是造成香葱长势差的不良后果,这是不争的事实。他据此提出调解建议:李某收完这一次香蕉后,再种时要远离陆某的田埂2米,并适当赔偿陆某的损失。双方爽快地接受这一建议,握手言和。

  新气象:依法行政开放决策,既创发展业绩更树惟德善政新风

  决策是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制度推动和带动,各级政府开放决策之路越行越宽。

  在都安采访,记者了解到一件轰动全县的“大事情”.数年前,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了发展渔业经济,鼓励发展网箱养鱼,一时间澄江河岸绵延几十公里,鱼网遍布,但随之而来的是江河水质急剧恶化。法律意识提高了的居民关于保障饮水健康权的呼声此起彼伏。到2010年,网箱养殖存废之争已非常激烈。县委、县政府领导审时度势,创新决策。于是该县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听证会”在县委大礼堂举行。经过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县里和养殖户决定接受群众意见,县委书记韦绍仕当即裁定:撤!群众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在各地采访时,记者随处可听可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进而惟德善政的经典案例。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拆迁问题引发暴力冲突,流血、自焚事件不断,落户防城港市的钢铁、核电、金川镍铜三大“天字号工程”,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国内外舆论对此倍加关注。防城港领导班子发挥超凡智慧,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民生需求,坚持普法先行。结果不带“一兵一卒”进村,不带一枪一铐征地、不发生一起伤人暴力事件,顺利完成征地8万余亩,搬迁1.68万人,创造了“防城港经验”、“防城港模式”、“防城港奇迹”! 同时,该市的东兴口岸二期改造工程建设因产权人或财产继承人广布在加、英、美、德、比利时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时间不止二代,有的甚至已经三四代而被称为“国际大拆迁”.如今这个关乎“国家形象”的工程和谐推进,涉及的250家搬迁户,97%已搬出,东盟大道的安置宅基地配套设施已全部完工,回建工程开始动工……

  防城港全市未出现一起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中央纪委、中央政法委均给予充分肯定,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该市“文明征地、和谐搬迁”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区推广。

  如今,八桂大地普法春风拂万家,法治精神如甘甜雨露润物无声。“五五”普法以来,全区市、县、乡成立普法宣传讲师团575个,法制学校2.0753万个,法制教育基地4447个,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5334个,培训普法骨干47.5009万人次。有60万人次参加普法活动,上千万人受教育。

  截至目前,全区有41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621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一大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