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贵州毕节地委建立“双考双评双挂钩”考核管理机制,截至今年5月,通过这一动态跟踪考核,毕节提拔任用了324名领导干部,237名领导干部因工作执行不力、工作作风等原因接受岗位调整、限期整改、警示谈话、诫勉谈话或组织处理。(11月9日《人民日报》)
贵州毕节新的考核机制充分体现了对干部评价的客观公正,不唯票、重实绩,疏通了基层干部能者上、庸者下的渠道,让干部考核的结果真正落到了实处。反观个别地方的干部考核,只看形式,不重效果,只喊口号,不抓落实,严重影响了干部自身的成长发展,更不利于有效发挥干部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内在潜力和巨大作用。莫让干部考核成为“空架子”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呼声。
干部考核是评价干部工作业绩的主要方式,对科学选任干部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为何如此关键的干部考核却被人们称之为“空架子”呢?简而言之,一是考核主体缺参与,因不知而生疑。二是考核形式走过场,因冗余而生厌。三是考核效果难应用,因无果而生气。干部考核年年搞,干部素质没提高,社会发展不明显,老百姓既没有参与考核,又没有看到考核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了一种“群众不满意,干部不服气,百姓无实惠”的尴尬局面,也就难怪广大干部群众发出“空架子”的议论了。
要让群众转变观念,首先就要动员群众参与。毕节地委的“双评”机制,引入民意调查机制,通过开展民主测评和社会公认度评价,建立上评下、下评上、横向评、纵向评和群众评的立体评价体系,实现“官评”与“民评”的有机统一,让群众充分参与,让群众有发言权,实现了考核更加透明化。
要让干部群众满意,重点就要创新考核机制。要做好考核程序与实际需求的结合工作,走出“为考核而考核”的误区,抓重点项目、抓关键指标,尽量减少冗余环节,通过细化被考核群体、规范考核指标指向、及时调整考核流程等方式,形成规范科学的干部考核流程,提高考核的工作效率,让群众满意。
要让干部群众信服,关键就要抓好效果落实。考核结果要落到实处,才能实现考核的最终目的。要让干部群众切实看到考核成效,对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四事”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要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的“太平官”丢位子、丢帽子,要严厉打击惩处贪污腐败者,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