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广西自治区人事厅在南宁举行《2009年-2010年广西人才开发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新闻发布会。食品、有色金属、汽车、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力、交通、桑蚕等9个重点产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目录》中均有明确介绍。同时,为了提高预见性和参考价值,《目录》的发布周期由过去的一年一度,调整为两年一度。
关键词:人才需求
需求放大:交通
《目录》公布了7个“千亿元产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其中的交通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建设,为我区带来了较为旺盛的人才需求。
在交通产业方面,行业内的主要用人单位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趋势明显,与之相适应,未来一批中高端管理人才便成为该行业的急缺人才。其中,既有专业背景、又熟悉投资管理及项目管理的中高端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状况较严重。另外,路桥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
随着“东桑西移”政策的推广,近两年来,我区桑蚕产业不断发展,产业链不断变长,也推动了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其中桑蚕学专业需求量最大,基层单位技术推广人才需求量也很大,基层技术管理与综合管理人才以基层蚕种站、茧站需求为主,也是急缺人才。
需求趋缓:汽车、有色金属、机械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风波冲击,以及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区有色金属产业中的氧化铝、电解铝产业、桑蚕业中的丝绸加工业等受冲击较大,人才需求总量急剧下滑。但铝深加工企业影响相对较小,人才需求趋势较为平稳。
汽车产业在未来2~3年内,行业人才需求量趋缓,但总体上看仍保持较旺盛的需求。其中,质量检测工程师、包装类工程师、设备维护与检测工程师需求缺口较大。
机械行业中,工程机械产业在未来2~3年内的人才需求相对平稳,绝对数量较“十一五”前中期有明显下降。但重型机械研发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等仍是急缺人才。
特殊难题:供求错位
近年来,为推进重点产业的发展,我区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它们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重点项目本身人才需求总量偏少,但上下游配套产业人才需求量较大;二是重大项目的战略投资方均有成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项目建设期间及运营后,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均主要由战略投资方内部调剂解决,人才需求增量很少。但从降低成本、稳定员工队伍的角度考虑,这些战略投资者希望招收一批广西本土人才。可由于我区缺乏相关人才供给,区内院校也没有开设相关专业,这些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人才供需错位现象,成为我区近期人才工作的一个特殊难题。
关键词:人才供给
局部供给困难
《目录》首先指出,经营管理类学历人才供给充足,基本能满足“七大产业”及交通、桑蚕产业发展的需求。与经营管理类密切相关的主要是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的相关人才。
第二,专业技术类学历人才供给较充足,但部分专业供给困难。我区本科学历教育专业设置不全、部分产业的个别专业国内院校供给不足,成为人才需求的难点。
第三,技能人才供给偏紧,个别工种有待加强。随着我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各类技能人才需求量较大。从供给的专业结构来看,我区技能人才供给以机械加工类为主。此外,轻工、电工、计算机、文秘管理及经销等相关人才也有较大数量的供给。但是,我区冶金类、化工类技能人才供给量偏小,个别专业的部分工种在区内无法培养,人才储备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
企业内部人才供给顺畅
近年来,我区重点产业的相关企业普遍加强了职工的在职培训,有的企业通过加强转岗培训工作,既缓解了职工转岗再就业的压力,又扩大了人才供给。总体来看,最近几年我区重点产业相关企业的在职培训工作普遍较好,企业人才内部供给渠道比较通畅。
高端人才引进较困难
最近几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北部湾经济区风生水起,对区外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为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补充人才。但对于高端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来说,此类人才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紧缺现象,引进仍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