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上,胡显荣就举办“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暨第三季度党课作情况说明。他说,因我院校近期培训工作特别繁忙,院校全体教职员工都投入到培训的相关工作中,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暨第三季度党课顺延至今日举行,下面有请教研部专职教师潘福兴为大家讲一堂党课——《回顾华蓥山武装斗争
弘扬“红岩精神”》。
潘福兴围绕华蓥山武装斗争史,详细阐述了华蓥山武装斗争的历史背景及当时广安代市起义、观阁起义、武胜三溪起义、岳池伏龙起义、武胜真静起义、合川金子起义、武胜石盘起义、渠县龙潭起义等武装起义斗争事件的来龙去脉。他说,通过历时40余天8次2万余人的武装起义斗争,极大地牵制了重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力量,为全国各解放主战场提供了有力军事支持,为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又从弘扬“红岩精神”现实意义方面进行了深情的讲授,得到全体党员及教师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他说,“红岩精神”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革命志士为争取民主自由,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概括,是革命先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人生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革命先烈们在极其艰苦而又险恶的环境里,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这个特殊的战场上,罗世文、许建业、江竹筠等一大批英烈,他们在敌人疯狂的屠刀下,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临刑时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他们用鲜血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以宝贵的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篇,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鞭策和鼓舞着我们前进,给共产党员和人民树立了永远的丰碑。
聆听了潘老师精彩而又激情澎湃的讲授,受益匪浅。党支部书记胡显荣最后总结道:“回顾华蓥山武装斗争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面对敌人的各种方式、各种手段的威逼、利诱、打击、拉拢,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保持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气节,心灵受到了洗礼,精神受到了鼓舞。“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弘扬“红岩精神”重在实践,对于再塑新时代广安人的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希望院校全体党员及年轻教师们奋发有为,将院校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干部教育基地而努力奋斗。”
据了解,本次活动全程历时3小时余,院校全体党员及年轻教师、教学助理近50人参加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暨第三季度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