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人才”培训项目境内培训班结业典礼。资料图片
过去几年,中央企业不断探索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干部教育培养,以人才优势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成效明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中央企业如何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教育培训效果?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许达哲,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魏锁,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晓初,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国胜,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绍勇,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姜建清,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洪章等8位中管金融机构和中管企业负责人。
“干部教育培训早抓早主动、早抓早受益”
“国际一流金融企业的成功经验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高度重视人才教育和培养。教育培训是关系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早抓早主动、早抓早受益,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姜建清指出,“建成国际一流的银行,就必须有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人才,就必须有一流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近年来,工行在全行范围启动并顺利实施了“领导力及管理培训”、“专业资格培训”、“履岗能力培训”等一系列培训项目,实现了全集团培训的一体化管理。去年,工行全年累计开展培训3.8万期,参训规模达223.4万人次,人均受训约8.2天。
姜建清强调,培训工作做得怎么样,最关键的在于是否站在了全局和战略高度去看待培训工作,只有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上重视培训,才能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倾斜,才知道花这个钱投资回报率最高。
工行启动实施了“国际化人才”培训项目,这是工行在业界率先启动的大型境内外联动培训实践项目。采取了“境内培训—境外研修—公司实践”梯次递进的培训模式,通过境内2-3个月的英语强化培训、6个月左右的境外知名高校脱产研修、以及境外跨国企业3个月左右的实践锻炼,全面提升参训学员跨文化的交流、工作能力。
“培训保障安全,培训创造效益,培训是对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绍勇说。从危机中走出来的东航,更加视培训为生命,坚持“以用为本”,创新培训方式,为企业做强做优提供智力支撑。
“安全是根、服务是魂”。围绕安全保障,东航不断加大对飞行、机务、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投入。围绕服务精进,引入职业技能鉴定,并在标杆塑造中带动业务学习和素质提升,有效推进了公司专业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东航教育培训改变传统课堂沉闷、单向的静态方式,建立多元化学习机制。公司领导走上内部讲堂亲自授课,选拔优秀业务骨干担当培训兼职教员,利用网络交流、基层调研、员工座谈等互动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共学共长。
“根据企业领导、员工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培训”
面对移动互联网、云技术时代,如何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晓初表示,集团公司总结以往干部人事工作经验,研究企业领导人员成长规律,建立了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领导人员能力素质标准体系,以此为依据开展领导人员素质测评,进一步增强领导人员的科学发展意识,促进领导人保持创业激情,提高正确履行职责、驾驭复杂局面、实现变革突破、拓展对外合作的能力。
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创新网络在线学习模式和移动学习模式,是中国电信的一大特色。“网上大学设立多个学习功能模块、学习栏目,方便了干部员工自学。”王晓初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又开发了基于智能手机客户端的移动学习模式,推出了微课培训课程,干部员工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学习。
“在中国电信,‘战略解码’行动学习项目深受员工欢迎。企业领导班子及经营管理团队共同参与,开展战略焦点和战略行动的讨论,将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分解到部门,并系统梳理目标分解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战略解码’行动学习项目增强了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了部门协同效率,有效促进了经营业绩的增长和执行能力的提升。”王晓初说。
“国家核电是一家创新型的公司,在干部教育培养上,我们不走陈旧的老路。公司致力于构建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成立了支撑企业学习战略的专门机构——国核大学。”国家核电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魏锁说,国核大学是一个是虚拟的规划管理机构,负责对培训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国核大学在各二级单位都设有分校,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保证每一名员工都成为国核大学的学员。
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的成长规律,国核大学设计了不同的培训项目:有针对中高级经营管理及后备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培训项目,有针对科技创新人员的“科技力”培训项目,有针对工程建设骨干人员的“工程力”培训项目,有针对生产运行人员的“运行力”培训项目,有针对新员工的“新生力”培训项目。这种设计基本实现了全员覆盖,使员工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
“以员工需求为导向,注重实际效果,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涵”
“我们集团特别重视培养经理人的创业精神和市场眼光,通过推行行动学习,解决业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说,华润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升华人的心灵。华润通过明晰经理人标准、完善组织体系与评价体系、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全方位促进经理人发展,不断推动组织能力提升,从而保证集团的快速、持续成长。
推进经理人教育培训改革,提高培训针对性,首要前提是建立科学的经理人标准。宋林介绍说,“华润集团领导力素质模型”从赢得市场领先、创造组织优势、引领价值导向3个维度出发,要求经理人具备为客户创造价值、战略性思维、主动应变、塑造组织能力、领导团队、跨团队合作、正直诚信、追求卓越等8项素质。
华润以建立健全经理人教育培训的组织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为抓手,为经理人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和系统性、专业性的“软件”支持,从而构建了以华润文化塑造人、综合评价选拔人、系统规划培养人、科学方式发展人相结合的经理人发展体系。
“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并不缺培训,课程的数量和时间甚至远远多于国外企业,但效果却未必好。”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国胜指出,加强干部培训,必须切实贯彻“需求导向、注重实效”的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是单纯的提高技能,人生境界的提升影响更为深远,这就迫切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重视人文经典的传承,丰富和提升干部培训内涵。
多年来,宝钢构建了党性教育与人文教育、职业经理人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培训机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对国家的资产责任、对企业和员工的企业责任、对民众的社会责任“三个责任”意识。同时要求经营管理人员注重人文教育,提出“守规则、甘勤勉、勤思考、好读书、重实践、近群众、求宁静、常锻炼”的要求,从八个方面实现个人品德和能力的提升。
“让教育培训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打造特色教育培训体系”
“集团公司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用制度保证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建立人才培训与人才的选拔、评价(考核)、使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立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从而保证了‘重视培训、人才强企’不是一句空话,真正做到人才可培养,岗位有需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许达哲介绍说,通过高端人才继续教育、企校合作培养、出国培训等形式,重点抓好各类领军人才队伍的系统化、系列化培训,促进人才快速成长,目前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领军人才培训体系已经形成。
航天科工整合系统原来分散的教育培训资源,组建企业培训中心(党校)和研究生院,成立钱学森系统工程理论培训中心,建立企业高端人才培养基地。许达哲进一步介绍说,集团公司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将领导干部、技能人员、一线工人一起纳入研究培训计划。每年选派10—2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开展经营管理(后备)人才培训,从中发现人才并纳入后备人才库加以考察。
建设银行35万员工近年来人均每年的培训时间达到8天。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洪章说:“在员工队伍基本保持稳定,机构和人员总量没有较大变化的基础上,经营业绩翻番地往上增长,靠的就是提高员工素质,靠的就是教育培训。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王洪章介绍说,建设银行把教育培训机构布局、渠道拓展、资源整合等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逐步形成了总分行、行内外、境内外、现场与远程互为补充的教育培训体系。在王洪章看来,规范化是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他说,建设银行每五年制定一次教育培训规划,与全行每五年制定一次的发展战略相配合,目前形成了在总行党委统一领导下,培训管理部门牵头,各部门各司其职,员工踊跃参加的良好培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