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在王家坪毛泽东故居旧址前听取刘煜研究员讲课。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巍巍宝塔山,铭记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滚滚延河水,传承着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延安,像一首动情的老歌,很久以来一直牵动着我的情思。“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句热情讴歌了延安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更像一个梦,多年来萦绕在我的脑海。不久前,我随省委党校中青班学员们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切身体会到这所高级干部学校和红色延安的魅力。
5月16日,陕西省委党校2012年春季中青二班的学员们来到延安干部学院学习调研。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负责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干部培训基地。自2005年3月建成开办截至2011年底,已举办各类培训班662期,培训学员3万3千多人。我们在本期培训班主任强会劳和联络员刘传磊的陪伴下,度过了感人心灵、受益终生的3天革命圣地红色之旅。
学院给我们每个人安排的住所是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论装修,或许与星级宾馆不可比,但这里精神食粮充足:书架上摆满了书,有《江泽民文选》《延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论集》《延安时期大事记述》《外事英语800句》等,供学员们学习翻阅。三天住下来,朴实无华的生活给予每个学员极大的收获。
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这里的“吉祥三宝”——耳麦、马扎、体验课教材。“随时戴上耳麦,都会传来革命历史的讲解;马扎要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因为随时都有可能坐下进行现场教学;现场体验课教材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就能了解学习……”“身处这样的环境,想不被感染都不行。虽然这里上午、下午都是课,晚上还要听高端报告或唱陕北民歌,但是一天下来,一点不觉着累,竟然很愉悦、很充实,心中充满了革命前辈们留给我们那股久违的、向上的弘大的力量。”省委党校进修部副主任吴成全说。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一段搬不走的历史见证,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材。重走伟人们曾摸爬滚打过的山路,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延安干部学院将课堂搬到革命旧址,让学员在现场体验、激情教学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凤凰山毛泽东旧居前,延安干部学院王健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述把我们带到了1938年的那个夜晚:一见到毛泽东,白求恩就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党员证,并主动请缨“到抗日前线去,到抗日的人民中间去!”讲解中,白求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事例令人肃然起敬。在亲临白求恩事迹展室后,才真切感受到他是一个穿梭在战场、村庄,充实地工作并战斗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而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凡人为何能把事业做得如此伟大,这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王健教授专题讲解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发人深省。我独自在展室驻足,雪白的纸上,白求恩的遗嘱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确实很好,很值得活上一回,但也确实值得为了某个目标去死一回。言语发自肺腑,使人荡气回肠……
在现场体验课中,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到凤凰山、抗大纪念馆,再到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杨家岭,学员们人手一个小马扎,走到哪里,课就开到哪里。在老师激昂的话语中,白求恩精神、抗大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精神、刘少奇如何完成经典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在学员们的脑海中一一呈现,“职责”、“奉献”、“信仰”这些以往抽象、枯燥的名词一一鲜活生动起来。同样的窑洞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故事却同样带来由衷的感动!
在激情教学中,学员们在宝塔山下重温入党誓词,在张思德同志雕像前齐声朗诵《为人民服务》、在枣园学跳拥军秧歌、学唱陕北民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在抗大纪念馆,学员们列好队形,跟着讲解员和老师的节拍齐声高唱《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刚劲有力的歌声在展厅久久回荡……激情的教学带动了学员们的激情。“我们虽没有机会亲历当年的炮火硝烟,我们激情体验当年的场景,能够让自己感受到那段血与火的洗礼,能更深感受到共产党人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气魄!。”参加培训的贾玉英说。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描述早期延安窑洞大学时说:有什么别的学校由于纸荒而不得不把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做课堂笔记本使用?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座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面对先辈住过的一孔孔黑暗潮湿的窑洞,触摸一件件简易寒酸的生活物品,学员走进了一段凝固的历史,也带着反思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延安干部学院富有创新的教学组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立体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厚重的历史转化为鲜活的教材,使枯燥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直观的感悟。学员们在这里真实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延安精神”,在情感共鸣中实现了思想的认同、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