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口:“四个好”助力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时间:2021/12/29 8:06:54    作者:余倩茹    来源:贵州日报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江口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按照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培养要求,立足实际,深挖江口县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以“东西协作”为抓手,聚焦乡村振兴,强化党建引领,科学搭建干部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保障体系,为江口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建好“主阵地”,激活干部教育“一池春水”。江口县坚持把党员阵地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真正做到立足实际,规划先行,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依照“五个有”标准,通过专家审阅,现场评审,综合评议等多流程考核,最终成功打造江口县生态文明教学基地并评定为铜仁市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同时,为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基地的服务质效,江口县特印发了《江口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建设实施办法》,从开发、建设、使用、管理等层面入微入细强化对培训质量的目标管理,实现管理与建设并重。同时,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教学基地的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努力把历史资料转化为教材,将教育基地转化为课堂,将理论教学与岗位技能进行充分融合,切实提升政治理论教育的时效性,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成良性发展态势,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党性教育阵地,从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激活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搭好“制度桥”,释放考核机制激励效能。强化教育培训成效考核的过程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指挥棒”作用,坚持“凡进必考,结业必考”原则,将培训表现和学习成果计入个人档案材料并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助力基层党员干部在培训中练就“真本领”,在乡村振兴一线“挑大梁”,做“急先锋”,切实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质效。

  建立县委党校联系包保乡镇(街道)党校制度,按照“3+1+1”原则,包保责任人帮助乡镇(街道)党校每年办班不少于3期,每期1天以上,村(社区)党员干部人才每年至少到乡镇(街道)党校轮训1次,实现党员干部人才进党校培训常态化,有效将基层群众“最关注”“最想听”的问题精准解读到位,推动政策理论进入民心。

  耕好“责任田”,扛起乡村振兴政治责任。江口县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夯实办学基础,将教育教学触角延伸基层,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正确认识人才振兴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引导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党校为载体作用,按照“因地制宜、规范节俭、功能整合、一校多用”的原则,组织开展党性教育、环境治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通过“青年夜校”“中青年干部学习读书班”等多种形式打造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管用实用的党性教育基地。同时,为讲好“红色故事”,上好“专业课程”,江口县用活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推行党委书记上党课,有计划地安排党校教师到镇党校授课,选聘思想政治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镇站所负责人、先进模范、科技人员、教师和优秀实用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镇领导干部、兼职教师、上级师资共同组成的师资体系。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和“土专家”“田秀才”为党员教育志愿者讲师,现建成乡镇(街道)师资库共30余人,不断强化师资队伍,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上好“专业课”,深化东西协作见行见效。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升该县各行业人才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开拓视野,丰富管理知识技能,增强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江口县以“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上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课”,积极对标学习目标,立足实际,于今年8月全面启动“粤”地“黔”行东西部协作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截止目前,共计组织5期卫生健康、经济金融、教育专技、党政人才、农业技术人员赴广东省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培训,参与人数276人。通过厚植东西部协作干部教育培训班认真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思路、有益的工作经验、成熟的管理经验,要求学员们切实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做勤学苦练、增强本领的好干部、好企业家,奋力谱写江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同时,依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对口帮扶平台,开展江口县新时代基层干部培训党史教育网络专题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1000余名,有序推进网络学习班大力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夯实党的执政能力,传承有“根”有“底”红色基因。

  江口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擎,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度、科学度和实用度,持续打造“优质化”学习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干部学习教育活力,不断推动干部学习教育取得新成效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