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下午,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为2018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共识”的专题报告。
周汉民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0月访问英国时提出的“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为了规划世界,而是为了融入世界;不是“独乐乐”的过程,而是“众乐乐”的追求,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人类平衡发展的未来。
周汉民回顾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他强调“一带一路”战略承载了弘扬了合作、开放、互鉴、共赢的理念,开辟了拓展了不同国家人民密切交往、互联互通的通衢大道,造福了沿线各国人民,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周汉民指出,“一带一路”的合作,是高度平等开放的全球性合作,是立足共同发展的战略性合作,是更加优化全球治理的机制性合作。
周汉民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合作重在互联互通。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互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的互联互通。他指出,要把经济繁荣作为现代丝绸之路建设的坚实基础,要把文化包容作为现代丝绸之路建设的必要前提,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丝绸之路建设的根本保障,要把设施联通作为现代丝绸之路建设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突破口。要积极打通包括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在内的六大经济合作走廊,在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培育一批共建“一带一路”的支点国家,构建若干海上支点港口。
周汉民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再另起炉灶,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其理念广受赞誉、构想惠及各国、方案着眼未来。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已同沿线20多个国家共同建设了75个境外合作区,中国企业累计投资7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5万个就业岗位和30多亿美元税收。“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周汉民认为,目前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制约因素方面,法律框架、资金筹措、政策风险、汇率波动都是制约“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因素。他勉励学员要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出谋划策,积极立足自身工作特点,从各方面探索如何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周汉民还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与学员进行了热烈交流,解答了学员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相关问题。2018年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32名学员在现场聆听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