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来自30余家媒体的近70名中外记者走进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共中央党校,探访中国干部培训最高学府。这是中央党校首次邀请如此大规模中外记者团采访。
当天下午,虽然京城天气闷热,但是这并未阻挡记者们参观中央党校的热情。在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采访团参观了党校综合楼、学员课程、报告厅、体育馆、学员宿舍、食堂、礼堂、“实事求是”碑等。
6月30日下午,来自30余家媒体的近70名中外记者应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联合邀请到中共中央党校参观采访。
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是培训重点
走进中央党校的校园,绿树成荫,喷泉吐珠,广播里放着轻柔的音乐。中央党校办公厅副主任张忠军介绍说,我们的音乐喷泉是每天下午5点开一个小时,这时候正好学员们都下课了,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李景田副校长说到的 踱方步 ,正好就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放松心情,思考总结一下一天的学习心得。
在29日中央党校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说:“作为一个人,一生当中要有一定的时间来 踱方步 ,思考自己走过的路程当中的正误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一个学员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中央党校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以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为基本要求,注重引导学员对国际国内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用学员的话说,就是给他们提供了在工作“热运行”当中“冷思考”的机会。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向记者介绍党校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直接、开放、敢言是中央党校的传统
在综合楼第二教室,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党校如何教县委书记应对群体性事件?” 一位记者首先提问。
陈宝生表示,县委书记的结构、素质已发生很大变化,能够承担起其职责,赴中央党校培训,主要包括理论培训、了解世界以及党性修养。
不过县委书记们当前急需掌握的,包括如何运用理论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学会做民众工作、处理转型期复杂问题,以及如何带班子和队伍的三个方面。
中央党校党史部副主任谢春涛告诉记者,党校针对县委书记的培训,专门制作了“应对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在课堂上与学员广泛讨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是党校学习的热点。
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王东京谈到,作为中央党校的教员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学员的层次很高,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教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翻新。党校的教员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下基层调研,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在课堂上都会涉及到,不会回避问题。
近年来,邀请外国政要和知名学者来中央党校为学员讲座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像基辛格、李光耀等人都来中央党校做过讲座。
中央党校办公厅副主任张忠军向记者介绍中央党校情况。
我们的党会越来越开放
参观采访过程中,有外国媒体提出疑问,向来神秘的中央党校,此次为何邀请这么多媒体进行参观采访?是不是有什么特殊原因?
陈宝生直言,以前我们党的机关对社会开放得比较少,所以大家会觉得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可能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现在我们党正在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世界上任何愿意与我们交往的单位和个人我们都愿意向他们开放。“开放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将来开放得越来越多,党的部门就不再神秘了。”
中央党校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罗宗毅也表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央党校也会日益开放,今后的中央党校,无论对国际社会还是对媒体朋友们,都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