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我市采用“两推荐一述评”的方式,选拔市档案局局长人选。这是我市首次竞争性选拔正处级领导干部,也是今年我市唯一一个竞争性选拔的正处级职位。
现场公布面试成绩
当天下午,5名初步人选进入“面试关”。他们根据抽签顺序进行述评发言,包括自我介绍、述职述廉和对所竞争岗位的认识及工作设想。面试他们的评委,则是由市领导、专家和两代表一委员等20位成员组成的大评委团。在此之前,经过公布选拔职位和动员,共有8位报名者。市委组织部通过资格审查后,由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进行无记名投票推荐。当时,共发放了73张选票,回收了61张,参与率达五分之四。市委组织部依照得票高低,确定前5名人选为初步人选,完成第一次推荐。在“面试关”,进行第二次推荐,评委们当场从5位述评发言人员中,无记名投票推荐1名人选。当天下午,述评发言结束后约15分钟,市委组织部就现场公布了第二次推荐结果,即将进入组织考察程序。
今年处级职位
竞争性选拔将达20%
“将竞争性选拔范围扩大到正处级,是贯彻落实市委陈继兴书记对市委组织部工作提出的要求,也符合中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江门的实际。”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有很多,组织部门根据不同的职位特点,合理选择其中一种,用“两推荐一述评”的方式选拔市档案局局长,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将为以后拿出更多的正处级职位进行竞争性选拔打下基础。据悉,今年我市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在选拔方式、职位、规格等方面,都与往年有很大不同,我市处级职位的竞争性选拔比例也将从去年的8%提高到20%。不过,此次市档案局局长的公开选拔,是今年唯一一个竞争性选拔的正处级职位。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今后,在干部的选拔上,将更加注重民意,在坚持公选的前提下,对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和内容不断完善,真正把有能力的人选上来,选上的人真正能干事。
竞争形式受参与者认可
对于这样的选拔形式,5位初步人选都明确表示“很好,很公平”。参与竞争者普遍认为,这种形式非常好,体现了干部选拔用人制度的公平,给了竞争者一个充分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被选拔上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动力,因为对这个岗位有兴趣有热情才来竞争,以后走上这个岗位,对工作会更负责。(本报记者 刘楹冉)
21人角逐市国资委副主任
本报讯 备受瞩目的江门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昨日上午开始面试。来自市国资委机关及下属营运机构和甘化股份公司的通过报名及资格审查的共有21人,在经过第一轮竞选即民主推荐后,有9人参加了昨天的竞岗发言环节、结构化面试环节和组织评价环节,最终产生了1名优胜者。该名优胜者接下来将进入考察阶段。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邹家军昨天到考场进行了巡考。
逐轮淘汰
连闯三关方能突围
与以往公选干部不同的是,此次公开遴选市国资委副主任人选是经过民主推荐而来,并没有组织笔试。据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开遴选的主要程序是:预告动员、报名及资格审查、民主推荐、综合测评、考察、任免等。
据悉,此次共有22人进入报名及资格审查阶段,有21人通过资格审查;经过各单位民主推荐后,有9人进入综合测评阶段。而昨天上午的综合测评阶段又分为三节:第一节是竞岗发言环节,由参选人员介绍自身情况及对新岗位的认识,阐述自己的工作思路,前5名进入第二节;第二节是结构化面试环节,该阶段每人在面试前10分钟拿到两道与岗位有关的试题,并在单独的备考室中思考,10分钟后再进入考场发言,每人发言时间为10分钟;第三节为组织评价环节,由相关市领导和市国资委领导班子成员对参加结构化面试的人员进行评价打分。
广泛参与
大评委制确保公平
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面试的亮点之一,就是面试方式采取“大评委制”。昨天举行的公开遴选市国资委副主任的20名评委,就有三分之二来自市经济职能部门及企业领导,其中更有部分评委本身就是经公选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采用大评委制的好处就是适当减轻每位评委的分值比重,尽可能地控制和缩小评价误差,从规则设计上来确保公平,而且大部分评委都不认识参选人员。
专家说,公选采用“大评委制”,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有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同时也能防止和克服“少数评委选人”等现象。
公平公正
答题时只看编号没“姓名”
为实现“阳光公选”,此次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出台了专门的监督办法,在许多工作环节上富有创意。
在昨天公开遴选市国资委副主任面试中,考生需提前30分钟进入候考室,抽签确定发言顺序,候考期间集中在候考室封闭管理。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考生在每个环节前都要抽签确定序号,其抽签序号就是考生本人的代号,在答题过程中不得说出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等可识别本人身份的信息。
计分时,参照通行的竞技评分办法,先去掉最高评价档次和最低评价档次,再把其余的有效评价档次按百分制计算出综合评价得分。本次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过程中,由市纪委进行全过程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