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我国已于2000年成为老龄化国家,预计从2010年到204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速期。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养老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偏低。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西部地区各级政府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这将有利于西部地区脱贫减贫,提高人口素质,以及维护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为帮助西部地区党政干部进一步提升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增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管理中心于2016年5月4日举办了“西部养老专题”远程培训讲座,来自甘肃、贵州、西藏、新疆兵团等4家省级远程学习中心以及甘肃张掖、甘肃武威、四川泸州、四川宜宾、四川攀枝花、四川巴中、四川乐山、重庆万州、贵州黔东南、陕西宝鸡、吉林延边及贵州遵义共12家地州市远程学习中心共计约86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学员主要来自西部地区各级人社、民政等部门科级以上干部,西部地区相关企业管理者、高校及其他相关研究机构的人员。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老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裴晓梅进行了题为《基层卫生与社会资源的无缝链接——养老公共政策的创新》的讲座。裴晓梅通过对中国公共养老现状的分析,指出老年人口的卫生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现有卫生保健和社会服务体制存在诸多不足的现实。她结合中国现实情况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来应对老年人需求增长的趋势。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恺悌进行了题为《发展养老服务业,实现‘积极老龄化’》的讲座。张恺悌首先对“积极老龄化”和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解读,并指出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已经进入政策黄金机遇期,我们需要认清刚性需求以及主要矛盾,准确把握群体特征,理性培育市场。新常态下,养老服务业发展也需要适应新常态,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养老服务业。
专题讲座结束后,专家与学员还就西部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社区卫生医疗的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服务如何操作等问题交换了看法,学员们表示通过这门课更加系统化地了解了养老问题,并且对以后的相关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